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嘿中医

标题: 辅导员梦工厂 | NO.20 建议辅导员关注的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 [打印本页]

作者: 赵春辉1233321    时间: 2015-10-14 21:31
标题: 辅导员梦工厂 | NO.20 建议辅导员关注的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实践研究者,辅导员始终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摸索着道德教育的实现形式,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说,3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直接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彻底改善了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布以来,教育部从2006年起对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出规划,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高校设立了20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各省(市)也在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的高校设立省级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除学历培养外,还采取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专题研修等形式,完善了中央、省(市)两级培训网络和培训制度,从而有力推进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目标的稳步实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显著提高。也涌现了活跃在新媒体平台学生最信赖的“50后”辅导员彭凌、架起手语沟通桥梁的听障学生辅导员刘海涵、开拓就业市场帮助5000多名学生顺利就业的皇晓东等杰出的辅导员代表,展现了高校辅导员“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辅导员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凭经验,向下要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职业能力,向上要不断提升眼界、心胸、气度与格局,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而思想从何而来,首先就是学习。今天推荐几位辅导员老师可以积极关注、学习的部分我国思政领域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尤其要强调的是,笔者并非学思政教育出身,对于行业内的大师了解有限,之所以选定了这九位老师,是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角度选定。这些老师要么是我国思政学科的奠基人(比如:郑永廷老师、张耀灿老师);要么是这个学科的中生代权威专家(两位思政研究的长江学者:刘建军老师、沈壮海老师)。但是大部分都是长期工作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专家型领导(比如:冯刚司长、冯培老师、李忠军老师),还有曾经担任过高校辅导员,有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的大家(曲建武老师、佘双好老师)。针对性的对这些老师的文章进行学习,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反思,对于切实提升职业能力大有裨益,更欢迎各位老师积极指导,进行资料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一、郑永廷
  郑永廷,全国著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原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升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创始人之一。1944出生于湖北省仙桃。196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曾经担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等职。现为社会科学教育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学术带头人,正厅级巡视员。 并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及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组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组组长等职。同时还被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30余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成果:著作:《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合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政治观通论》、《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等。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论文:《论当代西方国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 、《高校德育改革与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现代高校的精神文化》 、《现代社会理想的功能发展》等百余篇。二、张耀灿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张耀灿教授长期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较深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20年来,他主持的科研和教改项目达12项,其中由他主持的教育部重点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教学法总体改革研究”,于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教材10余部,其中四部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两部教材分别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方面具有原创性贡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三、冯刚
  现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司司长,曾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教育部社政司、思政司副司长,长期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全国知名专家,曾参与起草中央16号文件及配套文件;承担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四、刘建军
  刘建军教授,男,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等职。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个人专著4部,译作1部,主编与合著60余部,论文120多篇。五、沈壮海
  沈壮海,男,1971年11月6日生,中共党员,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秘书长,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校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  沈壮海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发展等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近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等10余项,两项成果分别为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教育部采纳并付诸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得湖北省第六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央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号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六、曲建武
  曲建武,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顾问,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特别奖。自1982年,他留校担任辅导员以来,30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使他对学生工作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从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到学校学生处长,从学校党委副书记到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在他眼中,无论身处哪一个位置,其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他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出于对辅导员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在2013年3月,他主动向省委提出辞呈,要求回到高校第一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辅导员。2013年9月,他来到大连海事大学,担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辞官从教,他不离不弃,诠释爱生如子的执着;重返讲台,他把知识转化为信仰,扬起学生奋进的风帆;情理交融,他将真心奉献,奏响师魂美妙的乐章。七、冯培
  冯培,男,1960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等。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论文;曾获北京市优秀报告(党课)最高奖——“灵山杯”一等奖、北京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局级领导干部理论研究论文一等奖、北京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1部,参编多部思想政治理论类书籍。参与主编的北京市教委项目《21世纪人才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六卷本),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等5单位列为“向社区推荐的家庭藏书”之一。2006年出版的专著《守望学子精神家园》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者文库的首批丛书之一。所主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八、李忠军
  李忠军教授1968年出生于吉林省,1991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2004年、2008年分获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合作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价值观教育、辅导员基础理论等研究方面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他项目、教育部思政司工作委托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8项,先后在《光明日报》、《高校理论战线》、《思想教育研究》、《东北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多部。九、佘双好
  1964年出生,湖北天门人。1987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200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获法学博士。1995年破格提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外德育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外德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持课题12项,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课题“大学生民主与法制观现状及建设措施研究”、九·五课题“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模式研究”、十·五课题“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德育原理》主要成员。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现代德育课程论》、《随时光而去》等,主编《毕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等10多部。学术兼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  (陕西科技大学李萌编辑整理)




欢迎光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嘿中医 (http://www.hiuc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