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资讯:天大回应技术团队被指学术造假:正走法律程序 | 上交大特聘教授冯新亮获2017年度汉堡科学奖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242

帖子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 13:4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564912&idx=1&sn=7da7dadb0210d3ca4b949495b353b59c&chksm=80f71120b780983606847ac8b2d80bbd15170392726f63c1e0d62f004764e068eae91248b989&scene=21#wechat_redirect][/url]

【6月27】Alder BioPharmaceuticals偏头痛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平平

Alder BioPharmaceuticals公布了其开发的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eptinezumab的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300 mg和100 mg剂量分别降低了每月偏头痛发作4.3天和3.9天,安慰剂是3.2天,有统计学差异,但不显著,这使得其很难在与一众医药巨头的竞争中占据上风。

投资者对所公布的数据显然不满意,市场也迅速对此作出了回应,公司股价大跌24%。

https://endpts.com/little-alder-bags-positive-phiii-migraine-data-but-giant-rivals-are-racing-ahead-in-a-crowded-field/?

【6月28日】天大回应技术团队被指学术造假:正走法律程序

近日有媒体报道,天津大学一个技术团队(项目负责人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卫江教授和徐姣博士),在2012年7月将其研发的硼同位素分离技术转让给河北邯郸商人王增良。王增良前后投入两亿六千万之后,才发现天津大学曾在2014年6月组织专家论证,论证结论是:这一硼同位素分离技术不成熟,不具备成果产业化的充分条件。

如果不是一场意外参加的官司,王增良或许至今都不知道自己两个多亿的投资打了水漂。事关天津大学的声誉,涉事学校会如何解释这一场所谓的“高科技骗局”呢?天津大学方面表示,事情正在走法律程序,最近一两天会给出回复。

http://china.cnr.cn/yaowen/20170628/t20170628_523822656.shtml

【6月28日】美重要医学杂志刊载两项中国针灸研究报告

《美国医学会杂志》27日刊登了两篇来自中国的针灸研究报告。一项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确实有效,但另一项研究则发现,针灸治不了由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女性不孕症。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打喷嚏或咳嗽等时出现不自主性尿液流出的现象,多见于中年已生育的妇女。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等人评估了电针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电针是针灸的一种,指在扎针后接上微量低频电流来治疗的一种方法。

研究人员将504名女性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分别在6周内开展18次涉及腰骶部的治疗,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其中,假电针组采用假电针浅刺非穴位,不会刺破皮肤。最终,482人完成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另一组相比,电针组的尿失禁情况有所改善,而且疗效可持续到治疗后24周。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女性不孕原因,影响5%至10%的育龄妇女。克罗米芬是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的廉价一线药物。

中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000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组治疗,发现服用克罗米芬的妇女生宝宝的比率显著高于服用安慰剂的妇女,但接受针灸治疗的妇女和接受假针刺治疗的妇女间则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这一发现不支持将针灸作为不孕症疗法供这类女性使用”。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两名专家在配发的评论文章中说:“这些研究揭示了什么时候考虑或什么时候不考虑使用针灸,不过这种疗法发挥作用的原因和过程需要进一步研究。很明显,这些古老的治疗方法正在帮助我们认知心身作用的复杂关系。”

美国大纽约中医针灸学会前会长、针灸师李永明评价说,世界一流的医学杂志刊载中国针灸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反映了中国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进步。《美国医学会杂志》多年来发表的针灸研究文章质疑多于肯定,这次发表的“一阴一阳”两文令人鼓舞,这说明用严格的科学方法证明针灸的临床疗效是可行的。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7-06/28/c_1121226342.htm
http://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633916
http://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633915

【6月28日】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中国7所高校登上世界学科状元榜

上海软科日前发布了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对全球4000所大学的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个领域52个学科进行排名,最终共有来自80个国家的1400余所高校出现在各学科榜单上。2017年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共有162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1289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在各学科“状元”榜单上,中国高校在7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分别是清华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中南大学(冶金工程)。

美国大学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在32个学科中夺冠,上榜总次数达到3857次。其中哈佛大学占据15个学科榜首。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中上榜各学科次数最多的高校,共计42个学科上榜

http://shanghai.xinmin.cn/msrx/2017/06/28/31114499.html

【6月28日】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冯新亮获2017年度汉堡科学奖

德国2017年度汉堡科学奖日前揭晓。因为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冯新亮与德国科学家克劳斯•米伦共获该奖项。

汉堡科学奖主办方汉堡科学与人文学院认为,冯新亮和米伦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石墨烯的认识,且二人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有助于开发能量密度高、充电时间短、稳定时间长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自2004年发现以来被视为材料中的明日之星。欧盟2013年启动“石墨烯旗舰”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获得10亿欧元经费,是欧洲迄今规模最大的研究计划之一。

汉堡科学奖由汉堡科学与人文学院于2009年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奖金10万欧元,旨在奖励对社会应用有重要意义的高水平研究。本届汉堡科学奖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德10个项目参加角逐。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7-06/28/c_1121227157.htm

【6月29日】全球数十位科学家警告:遏制二氧化碳排放只剩三年时间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全球60多位著名科学家、商业领袖、政策领导人等警告说,我们只有3年时间可以扭转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形势。7月7日至8日即将在汉堡召开的G20峰会前夕,科学家们为扭转全球碳排放形势提出6个里程碑,“以免为时已晚”。

评论文章作者认为,虽然面临一定阻力,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但是全球已经蓄力待发,向低碳经济转变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因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增长后,在过去的3年里稳定了下来,这是一个良好的迹象,表明为缓解气候变化所制定的政策、所做的投资正在取得成效。但是,我们还要加快步伐。“事关气候变化,时间就是一切。”文章联署者们写道,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持续增长,至2020年以后,即使保持持平,巴黎协定设定的温度控制目标也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前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及其他共同作者,此次提出了2020年的减排里程碑,共涉及6个板块——能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土地使用、产业和金融,这些领域有望在减排方面快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呼吁参加G20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将2020年作为大力推进气候变化工作的关键年,并支持金融机构制定完全去碳化的策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6/29/content_372546.htm?div=-1
http://www.nature.com/news/three-years-to-safeguard-our-climate-1.22201

【6月29日】西湖高研院举行第四次全球人才面试

2017年6月28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第四次全球学术人才招聘面试在杭州举行,共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等地的30位申请者参加。面试分为理学组、前沿技术组、生物组和基础医学组,评审专家由施一公、饶毅等16位专家和9位西湖高研院先期入职的教授组成。

此次面试分为申请者陈述、评委专家提问并评议等环节,申请者向评审专家组陈述了个人教育及工作经历、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回国工作计划等内容。随后,通过答辩环节,评委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议,并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拔出在科研方面有创新思想、学术基础扎实、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术人才。

西湖高研院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及筹办依托主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高起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研究院。西湖高研院已经完成三次面向全球的学术人才招聘,从1500余位申请者中选拔出21名杰出的科学家聘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首批博士研究生将在2017年9月入学,首笔由杭州市及西湖区支持的科研经费4亿元人民币陆续到位。预计今年年底将有15—20位世界水平的专家正式入职西湖高研院,建立各自的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到2018年底,预计西湖高研院将拥有50—60个尖端实验室和数百名研究团队成员。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20345

近期新增期刊






本文版权属于X-MOL(x-mol.com),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欢迎读者朋友们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收录期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6 04:07 , Processed in 0.3364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站拽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