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聚焦】瞭望新闻周刊:黑龙江布局对俄中医医疗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123

帖子

5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7:4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个月来,每次看到中国医生拿着一些粗细只有0.25毫米的针为患有脑瘫的儿子针灸,33岁的俄罗斯妈妈奥莎娜都会心疼,但看到孩子手臂一点点舒展,她就又增添了信心,觉得自己从莫斯科辗转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寻求中医针灸治疗的决定十分正确。
  
  奥莎娜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孩子在俄罗斯的治疗不理想,她是听其他生病孩子的父母介绍,又查了很多资料,才来到这里。“现在我们周一至周六,每天下午要带孩子治疗4个小时、完成12个康复治疗项目。孩子两个月前刚来时肢体痉挛很严重,现在我感觉他胳膊和腿不那么僵硬,有效果了。”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中医药大省黑龙江近年活用传统针灸等治疗技术,对俄罗斯患者形成持续吸引力。相关专家建议,应发挥好中医强大的市场蕴含力,统筹市场布局、强化政府有序引导,让中医发展“再扬帆”。
  
中医理疗康复成俄罗斯患者“新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儿童康复区仿佛一间大而宽敞的幼儿园教室,地上铺着五颜六色的隔凉垫,医生们正在为患儿做针灸、按摩、推拿等项目的治疗,父母陪在一边。
  
  康复中心的一角,家住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斯维娜正录制医生给孩子康复治疗的视频,准备回家对照着巩固。她5岁的儿子阿尔捷姆患小儿脑瘫,平衡力差、肌张力高,经过近半年治疗,已经从站不稳到可跑可跳。
  
  据本刊记者了解,中医认为通过一定方法刺激人体经络线上一些特殊部位的点区,可以保健或治病。但与西医解剖学所讲的人体器官不同,这些被称为“穴位”的点区是看不见的。
  
  该院院长唐强介绍说,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单一治疗方法很难起效,他们探索出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针康治疗体系”则有一定效果。“针”特指“头穴丛刺”针灸法,由医生用针刺入患者头部穴区,辅以一定的手法刺激;“康”则是现代康复训练方法和传统康复方法的结合,包括推拿、艾灸、刮痧、中药浴等多种治疗方式。
  
  另据了解,该院近几年已为千余名俄罗斯患者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其中脑瘫患儿占八成,主要是发育迟缓或自闭症患儿。“医院专门引进俄语人才,很多医护人员能与俄罗斯患者进行俄语沟通。”该院康复中心主任王艳说。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主任王宜欣采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其创立的“脑部分区域推拿配功能训练法”曾获省科技进步奖。该疗法在治疗时将头部划分成不同区域,脑细胞损伤在哪个区域,就在头部选择相应的经络和穴位按摩康复。目前,王宜欣和团队已累计接待中外患儿3万余人次。
  
  2015年,由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英雄当归”义诊,为近百名俄罗斯二战老兵提供中医针灸治疗和保健,在两个月内到访莫斯科、圣彼得堡等13座城市,行路1.5万公里,包括苏联元帅亚佐夫、功勋飞行员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等在内的700位军人、百姓得到治疗。
  
  黑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黑龙江省当前面向俄罗斯的中医药推广,一是学术交流,二是开办中医药机构,三是依托传统中医技术和具有医疗作用的自然资源吸引俄罗斯人,并开展疗养服务。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统计,2015年,累计有5万人次境外患者在省内医疗机构接受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收入达1700万元。2016年,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共接待超过1万名俄罗斯人来华进行中医疗养。
  
发力“中医药+旅游康养”
  
  目前,黑龙江已在中心城市和沿边口岸城市医疗机构加强中医服务建设,打造梯队发展格局。
  
  中俄边城绥芬河市人民医院2007年成立了对俄接待服务中心,开设有中医治疗颈椎病、中风偏瘫等项目,2016年共接待俄罗斯患者4000余人次。
  
  设在五大连池市的黑龙江工人疗养院拥有占地16万平方米的天然矿泉浴场和矿泥湿地资源,优质的水源和舒适的疗养环境让俄罗斯游客流连忘返。在夏天,每天早上5点多,便能看见一位位俄罗斯老人提着大水瓶来到一排排水龙头前取水。待到旅游旺季,餐厅里近80%都是俄罗斯游客。
  
  该疗养院院长叶辉介绍,随着疗养项目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游客选择来这里康疗养生,全院1000余张床位在旺季时供不应求,去年共接待俄罗斯游客万余人次。俄罗斯游客来这里疗养的时间大多在十天以上,有的游客甚至已经连续十几年来五大连池疗养度假。一对俄罗斯退休老夫妻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之所以选择来五大连池“跨境养老”,奔的就是有特色的中医针灸、拔火罐等养生理疗。
  
  斯维娜说,他们来中国治疗一次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人生地不熟,多是通过地导或旅游团接洽医院、设计治疗方案,安排租房住宿。”
  
  王学军说,当前在黑龙江进行中医康复保健的俄罗斯人多通过“医+旅”模式、跟随旅游团而来。为缓解公立医院的医疗压力,一些医疗机构通过与宾馆、酒店开展合作,为游客提供上门针灸等中医服务,部分景区还建设了养生保健服务中心。
  
  受访的多位俄罗斯患者说,他们很认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JCI标准体系认证,这是放心的象征。
  
  也有一些医务人员担心,民营或个人中医诊所趁虚而入招揽俄罗斯游客,其开展的中医技术服务,在规范性操作、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存在隐忧。
  
  另据佳木斯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张虹介绍,虽然医院配备有专业中医人才队伍和治疗设备,但俄罗斯人显然更愿意前往商业发达、中转便利的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相比,边境口岸城市的中医技术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中医业务的开展,“俄罗斯人体型偏大,可有些口岸城市中医院的理疗床位,都不及俄罗斯人身体一半的宽度。”
  
  张虹认为,将黑龙江打造为国外人士进行康复医疗、养生的目的地,既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也要完善的发展环境。建议以在建的大型“医养结合”项目为带动,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康复医疗社区,形成市场规范,明晰收费、强化监督,建立起包括俄语服务人才、衣食住行在内的对俄医疗旅游业态。
  
打造中医医疗旅游新业态
  
  自2016年起,黑龙江省开始依托良好的气候、生态、中医药资源等,基于医养结合、自然生态共调节理念,开展“南病北治、北药南用”。
  
  2016年2月,黑龙江省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并提出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开发中俄中医服务平台。
  
  据了解,前期计划在省内打造10个“南病北治、北药南用”旅游养老示范基地,结合地方资源,协同食疗药膳、特色中药材食品研发,发挥好省内84所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126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辐射作用,扩大服务半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段富津介绍,以预防为主的中医技术健康、绿色,在治疗疑难杂症上优势明显。黑龙江蕴藏有丰富的中草药、森林、火山矿泉资源,在北方冷凉的环境中,有益于风湿、骨关节疾病、皮炎湿疹、失眠及神经衰弱等的治疗。
  
  “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不仅是生态优势,更是经济资源。”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说,发展对俄中医药医疗,对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拉近中俄两国人民人文相亲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可加大引导,加强医疗、商贸、旅游、外事等部门联动,形成临床效应、产业化优势,以期提升中医的权威性和对外知名度。
  
  拥有850余种中药材的黑龙江省,当前正借助特有的“北药”优势发展食疗药膳产业,发掘以人参、北芪、北五味为代表的滋补养生、药食同用的道地药材饮食。王学军说,带动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效好、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安全性高的现代高科技保健食品,是对中医药文化的有益补充和丰富。
  
  去年,中俄两国有关部门约定为“中俄跨国养老养生交流年”,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休闲养老、康疗养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两国老年人的民间交往,推进跨国旅居养老养生项目开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黑河—五大连池”国际养老养生模式。
  
  打造医疗旅游新业态的关键是人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孙忠人介绍,当前中医药领域毕业生普遍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性思维较弱,为进一步探索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该校在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专业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开设中医经典班,全面实施师承、导师制,本科生也有机会和国医大师面对面。这一聚焦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探索,已被纳入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范畴。
  
  此外,据本刊记者了解,黑龙江省卫计委与黑龙江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联合开发了“中俄中医药健康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中心城市、口岸城市互通。
  
  在笪志刚看来,借由互联网思维打造对俄医疗旅游,还原了终端消费者的参与感、体验感,也有助于市场的规范化、品牌化,是不可忽视的工具和手段。
来源:《瞭望》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5 19:47 , Processed in 1.7126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站拽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