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科学性论析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120

帖子

5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22:4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存库,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任中华医学会史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中医药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思维学会常务理事。《中外医学哲学》顾问委员,《医学与哲学》、《中医正骨》特邀编委。


中医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以前的几千年里, 一直承担着中国人的全部卫生保健任务。应该承认, 中医为中国人的卫生保健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 一百年来对中医是否科学却存在着至今仍理不清的诸多问题。简单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显然不符合实际, 也不是科学态度。但是, 在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医科学性方面, 却存在着许多需要辨析的问题, 因为这关系到如何发展中医事业的认识基础和思想指向。

科学认识追求的目标是主体性还是客观性
中医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无数的实效, 而有效则必定有理在其中。然而这科学性之理的客观存在是一回事, 有没有被揭示出来则是另一回事。在中医科学性论辩中, 有很多思想观点似乎走进了相反的怪圈里。以下的观点就可以反映这种情况。
如说: 因为世界的复杂性, 人类的科学学说就可能而且应该产生众多的流派和风格。又说: 科学的具体形态, 包括科学认识的结果和科学研究方法, 归根到底以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所建立的耦合关系来决定。还说: 认识对象究竟呈现给人什么性质和特征, 与认识主体所应用的概念体系、参照系和认识手段有密切关系, 由此也就规定了认识主体选取何种形态。
进一步说: 那种认为同一客体只能产生一种形态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中医理论是以人文形式和方法建构的, 但是这样的理论也是科学的客观认识。
如上观点如果作为追溯科学认识历史形态的原因是基本正确的, 然而持如上观点的人似乎不是说明历史, 而是在论证现实的中医理论形态, 且表现出似乎应该永远如此的永恒性倾向。为说明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却一味地为中医理论的主体性及其合理性申言述义, 而对理论认识的客观性则忽略一边, 这能论得通吗?
什么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是一种什么认识?科学认识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关系到科学实质的问题。科学认识的历史和无数的现实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符合客观的自然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是科学认识, 而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甚至歪曲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不能算是科学认识。科学的发展正是不断追求认识客观性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被排除和被纠正, 由此才使科学理论不断精确化和准确化, 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才能不断深入和拓展。当然, 这一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且永远也不会终结, 然而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则是科学永恒的目标。科学不等于真理, 二者在概念上不同, 但是只有科学才能通向真理, 而真理只能包含在科学认识之中, 任何时候的科学理论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体。真理并不在科学认识之外, 而只在科学认识之中, 舍弃了科学还能获得真理吗?科学对象是客观同一的, 而这客观同一对象的真理也就是一元的。因为真理是一元的, 所以追求真理的科学认识就不应该是多元的。否则, 真理和科学都将失去准则, 也就无法区分科学与迷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了。
确实, 科学认识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互动过程, 科学认识活动中总要渗透主体因素, 客观对象的无限性, 也决定了科学认识永远不能穷尽对象, 因此也就不会有绝对符合客观实际的绝对真理。但是这并不是科学认识主体性合理性的理由, 而只是其必然性的理由。因为对象的同一, 为了追求与客观对象的一致, 不同的认识必将趋于同一, 科学认识的主体性必将不断减弱和消除, 而其客观性则必将不断纯粹化。中医学的主体性鲜明而突出, 这不是优点和优势, 而恰恰是掩盖扭曲其认识客观性的因素, 要推进中医的科学认识, 应该做的恰恰应该是不断消除遮蔽其科学性之上的主体性,使其客观性成分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反的, 如强化其主体性, 那只能使中医的科学性认识被遮掩得越来越厚, 被陷得越来越深。热爱中医是应该的, 然而热爱只是情感的表达, 如果这种情感超出了情感的范围, 干涉认知的客观性, 则是不可取的态度。

中医科学性内涵是特殊的理论形式还是普遍的经验内容
坚持强调中医主体性的学者, 也总强调中医理论特殊性的价值, 这方面观点虽然表达晦涩, 但是意思还是可以看得清的。
如说: 中医理论是用哲学的概念和理论演绎出医学的结论, 历经千年却弥现其强大生命力。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科学一词的概念确实不同。又说: 中国有自己的文化, 当然也有中国自己的科学, 如阴阳五行在中国古代享有崇高地位, 其权威价值远在今日科学之上, 所以阴阳五行是中国的科学。还说: 科学是按一定思维模式产生的一套理论。中医药学术本质是自然和社会科学交融, 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 不考虑中医人文文化特点, 就会丧失中医的主体性。
如上观点旨在表达一个思想: 中医理论形式特殊,而这种特殊性不但科学, 而且先进, 中医的科学性似乎正好表现在这种特殊的理论形式方面。如果没有或改变了这种特殊的理论形式, 不仅丧失了中医的科学性,甚至中医也不存在了。这种特殊的理论形式就是中国的科学。
事实是这样的吗?这种观点能一贯到底地说通问题吗?应该认识到, 中医包含有极为丰富的科学内容, 对诸多疾病的特殊效果中甚至蕴藏着极为重大的科学发现的契机。然而, 中医学的科学性是表现在它的特殊理论形式上吗?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美国科学哲学家亨普耳曾写过一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5 15:59 , Processed in 1.7314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站拽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