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月书单|春暖花开读书时 2017年人文社科好书推荐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9

帖子

4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15: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家出版单位联合发布了2017年最新人文社科联合书单。今天,我们将这份书单分享给各位读者,愿人文社科好书的养分,滋润我们的心灵,繁盛我们的思想。


目录
  •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 《毕加索传:1881—1906(卷一)》
  • 《长长的阴影》
  • 《从投票到暴力》
  • 《当代政治学十讲》
  • 《电影史》
  • 《董鼎山口述历史》
  • 《回望》
  • 《康拉德文学传记》
  •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 《冒险年代:美国总统胡佛自传》
  • 《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 《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
  • 《三国志讲义》
  • 《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史》
  • 《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 《信号与欺骗》
  • 《幸福的流失》
  •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ol]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瑞典〕喜仁龙 著
    邓可 译
    后浪出版公司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瑞典艺术学者喜仁龙运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去挖掘中国历史文献、勘测古老城墙、绘制精美细节图片,让我们有幸在这些古迹消失殆尽的今天仍能一睹当年雄浑厚重的北京城墙。


    《毕加索传:1881—1906(卷一)》
    〔英〕约翰·理查德森 著
    孟宪平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毕加索生前就资助的毕加索传记,作为毕加索的密友,理查德森不仅获得了第一手材料(毕加索的日记、论文等),甚至还有毕加索本人对关键事件的评论。他将严谨的治学和精彩的叙事诉求出色地结合在一起,得出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



    《长长的阴影》
    〔英〕大卫·雷诺兹 著
    徐萍 高连兴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长长的阴影》讲述了一战对整个西方世界的震动。不仅仅是二战,也不仅仅是被人忽视的20、30年代,而是贯穿整个20世纪——冷战、东欧剧变等,均可追溯至一战。作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却逐渐淡出了西方人的视界,似乎只存在于久远的记忆中,仅仅作为二战的序章而为人所识。



    《从投票到暴力》
    〔美〕杰克·斯奈德 著
    吴强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冷战”结束后,人们普遍认为民主的传播能带来稳定与和平,然而全世界的战火和冲突依然持续不断。为什么民主化常常导致民族主义冲突?为什么有时冲突又没有发生?为什么国际社会的介入反而使冲突不断升级?作者以这三个问题为核心,在书中通过考证大量历史文献,指出未经深思熟虑而向民主社会仓促过渡,可能引起一系列民族主义灾难。



    《当代政治学十讲》
    阎小骏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走进政治科学的一扇门,即反映了政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又深入浅出的展现了现代政治生活和规律,是一本难得的政治科学的基础理论读物。




    《电影史》
    〔法〕让-吕克·戈达尔 著
    陈旻乐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法国著名电影导演戈达尔拍摄的系列影片《电影史》的同名图书,他在这部近1000页的著作中有诸多引用,融会贯通了大量的电影、文学、音乐作品以及哲学思想、绘画艺术、现代历史等,完整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电影观。除了思想的广博与深邃、文字的诗意与抒情,本书在编排上也极具匠心。




    《董鼎山口述历史》
    董鼎山 口述
    王海龙 撰写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在美国的50余年,董鼎山一直是上班族,没有专事笔耕,但这无妨他硕果累累的蓄积。他不仅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写作,而且他的作品题材之广,发表刊物之多,海内外影响之大,在当前美籍华裔作家中都是少见的。本书是董鼎山先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终老,叙述得非常详尽,对现代学人有非常大的启示。




    《回望》
    金宇澄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书采用了一种特别的传记写法,用了三种不同的叙事来完成,讲述了作者父母辈的故事,书中“父亲”的特工生涯与“母亲”以大量旧照展示出“时光之变”。作者金宇澄为本书题写书名并手绘父母一代在上海生活的痕迹,为本书增添更丰富的细节元素。




    《康拉德文学传记》
    塞德瑞克·沃茨 著
    安宁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康拉德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四部作品入选“20世纪百部杰出英文小说”;众多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和歌剧;其作品的广度和主题的丰富性影响了后来众多著名作家。本书被公认为是研究康拉德文学的经典之作。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阎云翔 著
    李放春 刘瑜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得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冒险年代:美国总统胡佛自传》
    〔美〕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著
    钱峰 译
    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美国总统胡佛的一本回忆录,由胡佛总统亲笔撰写。书中,胡佛忆起早年作为采矿工程师的职业生涯,他还回顾了一战期间及战后的经历,提及了1919年《凡尔赛合约》签订的始末。通过他对自己早年经历的回顾,我们将看到一个血肉饱满的胡佛先生,而本书也将为我们还原一个更真实自然的胡佛总统。



    《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美〕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著
    冯璇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第奇家族是13~17世纪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他们因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人的赞助而闻名于世,家族也因此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父。这部作品呈现了美第奇家族从崛起到衰落的传奇历程以及背后的意大利经济社会史。




    《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
    〔澳〕 大卫·戴 著
    李占生 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两百余年的南极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史。原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做序,南极专家李占生翻译。探险家在这个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地方谋取个人成功,或许不只是关于个人冒险、商业利益和国家荣耀的争夺。




    《三国志讲义》
    戴燕 著
    三联书店
    本书以曹操父子、卞皇后及甄氏、何晏、华佗、诸葛亮、陆逊等人与乌丸、倭等民族国家的十篇传记为中心,在对《三国志》文本的具体解读中,借助政治史、女性史、文学史、思想史、医学史、民族史、东亚史等相应的视角,去复原陈寿笔下三国史绚烂恢弘的画面。



    《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史》
    〔美〕阿林·弗莫雷斯科 著
    启蒙编译所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这是第一本关于“妥协”观念史的学术著作,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梳理并分析了作为政治观念的“妥协”概念及其演变,区分了英国与法国妥协观念的两条线索,重点阐述了:何时妥协是有利的,何时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妥协。




    《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美〕彼得·盖伊 著
    骆守怡 杜冬 译
    译林出版社
    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




    《信号与欺骗》
    〔美〕罗伯特·杰维斯 著
    徐进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为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杰维斯的经典理论著作,主要从微观层面切入,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问题,及一国如何影响别国看待该国的形象的方式,并由此在不付出大代价以改变对方政策的前提下,施加对别国的影响。




    《幸福的流失》
    〔美〕罗伯特·莱恩 著
    苏彤 李晓庆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尽管当前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是基于幸福的功利哲学制定的,但这些体制似乎并没能发挥其功效,即填补人们的欲求之壑,反而将人们引向了一种更加不幸的境地。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呢?本书将在深入阐释上述现象的同时对此做出回答。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
    戴燕 主编
    中华书局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通过戴燕教授对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锡圭等十一位从抗战到当下的老一辈中外学人的访谈,使我们了解那个即将过去的时代中发生过的历史,以及那一代历史中的学人的思考与抉择——他们的政治关怀和学术理想是什么?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中,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又是如何思考历史与未来,如何承上启下的?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英〕休·昂纳 著
    刘爱英 秦红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17世纪始,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这场中国风经马可•波罗、圣鄂多立克等曾旅行中国的传教士们的助推发端于11世纪,自17世纪开始全面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痴迷者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中国风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时尚史上著名的洛可可风格。这场中国风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顶峰,至19世纪消退。华托、布歇、瑞普顿等大大小小的设计师、工匠和艺术家创造出多中式建筑和艺术工艺品为后人记录和保存了它席卷欧洲大陆的深刻痕迹。






    编辑整理:新媒体中心
    书单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公众号

    更多西财图文↓
  • 因为这里是西财 | 报考西南财经大学的10大理由
  • 40张西财人专属手机壁纸 天天把母校捧在手心
  • 西南财经大学2016-2017学年校历正式发布
  • 西南财经大学衣、食、住、行、学全攻略
  • 致新生:在西财,你不得不去的那些地方(上)
  • 致新生:在西财,你不得不去的那些地方(下)
  • 图书馆自习室大变样,这么漂亮的自习室你心动了吗?
    回复以下 关键词 获取更多信息
    学术讲座丨学校通知丨团委通知丨历史消息丨空教室丨图书馆丨本科招生丨研究生招生丨各部门电话丨各学院电话丨校园导航丨西财简介丨专业介绍丨交流项目丨校车丨校历丨常用网站丨首页
    如果感觉还不错,请给我们一个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6 00:48 , Processed in 1.7685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站拽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