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简介
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始建于1982年,前身是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研究所。在中心主任季宇彬教授的带领下,中心在中药学、药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进行了30余年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确立了我校中药学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中心于2000年,经教育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中药学”重点学科,季宇彬教授任学科带头人。2008年,中心“中药学”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名中名列第六位。2007年,中心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家抗肿瘤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目前,中心已成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新药研发为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科研机构。
中心发展沿革 2000年,省教育厅批准“中药学”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2001年,申请获得“药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1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06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
2003年,与Agilent、Beckman Coulter和Waters等世界著名仪器公司共同建立了示范实验室;
2004年,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为“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4年,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为“黑龙江省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2004年,黑龙江省人事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博士后科学研究基地”;
2004年,国家财政部和黑龙江省政府联合批准成为 “省部共建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抗肿瘤药物研究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
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中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中药学”、“药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6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0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7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9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中心“植物多糖综合开发利用科研团队”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
2011年,中心申请并经省发改委批准成为“黑龙江省抗肿瘤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2011年,中心下设实验室申请并经省发改委批准成为“黑龙江省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工程实验室”;
2012年,以季宇彬教授为带头人的学科团队被黑龙江省人社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二层次)”;
2013年,中心经黑龙江省人社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2013年,中心“生物碱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创新团队”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
2013年,中心申请并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家抗肿瘤创新药物工程中心”。这是黑龙江省首个医药领域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填补了我校国家级工程中心的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2014年,中心下设的“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工程实验室”被国家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为“国家天然产物标准样品定值实验室”,这是我校首个具有标准品定值资质的国家级实验室。
中心平台建设与团队建设情况 目前,中心共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黑龙江省“中药学”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抗肿瘤创新药物工程中心”)、1个国家标准样品定值实验室、1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抗肿瘤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天然药物预防生药物工程实验室”、“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研基地(“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基地”和“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心拥有1个“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药学”、“药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药理学”、“药剂学”、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生药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海洋生物学”、 “海洋化学”和“环境科学”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制药工程”工程硕士点和1个“中药学”专业学位点。
中心科研团队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拥有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黑龙江省“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和“生物碱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二层次)。
学科带头人简介
季宇彬,男,1956年8月生,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黑龙江省“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带头人(第二层次)、抗肿瘤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抗肿瘤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财政部与黑龙江共建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工程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会评专家,国家药品评审专家,国家保健品化妆品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质量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学博士研究会理事,《中草药》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生物技术通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和《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编委会委员等职。
季宇彬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学与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在天然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分子机理研究、中药多糖抗肿瘤构效关系研究、肿瘤红细胞免疫基础研究及中西复方抗肿瘤药物创制等方面进行了三十年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主持国家及省部各类课题6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0项;获得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奖励5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近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检索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其中主编的科学出版社著作1部、人民卫生出版社著作6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著作1部;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历年《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的“中药学学科高被引作者”(学科高被引作者指从文章分类角度,每个学科最高被引的前20位作者)中,季宇彬教授一直名列前茅,其中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医学”类第5名,标志着季宇彬教授始终引领我国“中药学”学科领域的科学前沿,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处于学科领域的顶级水平。
中心科研项目及其成果情况中心自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等各级各类课题211项,国家级项目6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国家科技部863攻关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重点、博士点项目19项、中国博士后项目6项等),省部级项目62项(黑龙江省创新团队项目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8项、省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11项、省青年基金8项、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3项等),地市厅局级科研项目71项,横向课题17项。
中心共获得各级科研奖励 54 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厅局级科技奖励32项,其它奖励7项。共发表学术专著16部,包括人民卫生出版社6部,科学出版社1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部。发表学术论文114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230篇。共申请知识产权44项,授权42项,获得中国国际专利技术金奖4项。
此外,中心还与北京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行横向科研合作,进行药物基础和开发研究。
中心研究生培养与就业情况近年来,依托现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点、硕士点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心共培养博士后21人、博士29人、学术型硕士330人,专业型硕士181人,目前在校研究生277人。
1.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由于中心多年来建立了成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中心每年都选拔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外派到这些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
中心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北京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实验室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每年有机会选派优秀的硕士生到这些大学和实验室开展硕士课题研究和访问学习。
2.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较高
多年来,中心为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高校输送优秀博士生22人。部分毕业生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单位从事行业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新药研发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由于培养质量较高,已就业的硕士毕业生受到了就业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也为后续毕业生的就业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中心科研条件情况
中心是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拥有88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5000万元。商业大学南校区实验室总面积2800平方米,包括药理学实验室、毒理学实验室、代谢产物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病理学实验室、安全性评价实验室、化学基础实验室、动物室等各类实验室17个。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包括:
美国 WATERS公司2545-2489-Qda 型纯化系统、美国WATERS公司ACQUITY UPC2型超高效合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 SYNAPTG2-Si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分辨精确质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离子淌度高清质谱、美国 WATERS公司 Xevo G2S TOF型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 1100 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 公司1100 型液相色谱/SL 型离子阱液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6890、5973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德国Leica公司TCS SP2 型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美国Beckman 公司EPICS XL/XL-MCL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公司L-100XP 型超速冷冻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64R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P/ACEMDO 型全自动高效毛细管电泳系统、美国伯乐EC120/CSSU78双向电泳仪;美国BIO-TEK 公司EL311 酶标仪、美国伯乐MCYCLER 型PCR仪等。2012年,中心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获得了60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建设了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药研发中试平台,拥有5个中试车间,包括软胶囊车间、硬胶囊车间、口服液车间、颗粒剂车间、片剂车间以及相应包装配套车间。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为高素质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CQUITYUPC2超高效合相色谱仪系统性能独特,该系统基于正相LC的原理,又兼具反相LC的易用性,填补了业内的空白领域。该系统能够实现结构相似的非手性和手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分离,适用于同分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体混合物的分离。同时为组学研究者带来强大的剖析能力,把复杂化合物的分析常规化,适合高通量筛选。
WATERS公司2545-2489-Qda型纯化系统可轻松地实现从分析色谱放大到制备色谱,在化合物合成、鉴定、分离、纯化、表征、筛选和测试的应用中具有关键作用。可实现数以百计样品的高通量制备,自动化完成,从而有选择性地进行目标分子量组分收集。能够简化纯化流程,实现纯化数量级从毫克级到克级的提升。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分离、化学合成药精制和新药研发。
美国WATERS公司Xevo G2S TOF型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具备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与QuanTof™技术带来的质量准确度以及卓越的动态范围和速度相结合,可实现更强大的Tof-MRM数据采集定量功能。可在一次分析中对复杂样品成分进行全面数据记录。应用广泛,如进行完整蛋白分析、肽谱测定、寡聚核苷酸分析、代谢物鉴定、代谢组学测定、蛋白组学实验、天然产物研究和食品安全筛查。
美国WATERS公司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分辨精确质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离子淌度高清质谱可以提供最高水平的选择性、特异性、灵敏度和结构分析。将StepWave和UPLC分离与定量飞行时间(QuanTof)技术相结合,实现最高的峰容量和数据质量。能够提供高质量数高分辨率、精确质量数和准确的同位素比例、宽的动态范围和m/z范围,并且都可以在最快的采集速率实现;能够分离单一异构体、构象异构体、以及同量异位素化合物。深入应用于生物制药、代谢物鉴定、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的鉴定、食品和环境研究等领域。
德国Leica公司TCSSP2 型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能对活细胞和组织或细胞切片进行连续扫描,可获得精细的单个或一群细胞或者观察到局部组织的各个层面结构的三维图像,观察细胞结构、细胞骨架、染色体、细胞膜结构、流动性、受体、细胞器结构和分布变化、细胞凋亡,以及寄生虫和微生物表面和内部结构;荧光探针标记的活细胞或切片标本的活细胞生物物质,膜标记、免疫物质、免疫反应、受体或配体,核酸、FISH和基因表达等分析观察;利用细胞内荧光标记探针检测细胞内pH和钠、钙、镁等离子浓度的比率测定及动态变化。可以在同一张样品上同时进行多重物质标记和同时观察;并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定量共聚焦三维图像分析。
美国Beckman 公司EPICS XL/XL-MCL流式细胞仪,它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于一体, 同时具有分析和分选细胞功能。它不仅可测量细胞大小、内部颗粒的性状,还可检测细胞表面和细胞浆抗原、细胞内DNA、RNA含量等,可对群体细胞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析, 在短时间内检测分析大量细胞,并收集、储存和处理数据,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 能够分类收集(分选)某一亚群细胞,分选纯度>95%。在血液学、免疫学、肿瘤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广泛应用。
美国Beckman 公司P/ACEMDO 型全自动高效毛细管电泳系统,能对蛋白质纯度鉴定、变体筛选和构象研究。生物大分子分析,如蛋白质、寡聚核苷酸、DNA、RNA,还可用于PCR产物分析。用于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分离异构体或其它方法难以分离的蛋白质、多肽等。解决强疏水性样品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分析问题。
美国Beckman 公司L-100XP 型超速冷冻离心机,无论是对于蛋白组学、基因组学还是细胞组学的研究,贝克曼库尔特Optima L & L-XP超速离心机都可配合不同的转头使用,从而完成各种核酸、蛋白、细胞的分离工作。专利设计的软件可模拟不同的分离实验,节省摸索条件的时间及宝贵的样品。应用范围包括:病毒及亚细胞组份分离、蛋白梯度分离、脂蛋白分离、RNA梯度沉淀、质粒DNA提纯。
美国Agilent公司6890、5973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分析、药品质量检验、天然产物成分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工业产品质量监控等领域
哈尔滨商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欢迎大家报考中心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咨询热线:0451-84866922,13936689822;
联系人:陈老师
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请关注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群
QQ群(292164120)
生命中心招生公众号
2018理学院考研交流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