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好,我叫山东大学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242

帖子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08: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叫山东大学,这是我的简历,请大家过目。

山东大学的简历

姓名:山东大学
性别:
年龄:113周岁
简称:山大、世一大
子女: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8大校区、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等
爱好:“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面积: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
家族: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
学校部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校徽:
关于山东大学校徽的说明:
(1)图案核心以汉字“山”、“大”为设计基本元素,运用现代变形手法进行变化,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标志简洁、明快,便于制作和传播。校徽图形线条曲直结合,刚柔相济、稳中有动,向上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现代感和节奏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2)整个图案对称、稳定、平衡,富有大家风范、名校风采。图案上部“山”字是中国象形文字“山” 的变形,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山”字变形具有上升态势,寓意山东大学不断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底部是“大”字变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学海无涯。“山”、“海”一体,极易使人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表现山东大学师生勤奋求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同时又强调“山之魂,海之韵”的大学文化。
(3)“山”代表泰山,“海”代表黄海,寓意山大地理位置:东临黄海,南望泰山。
(4)图案中心部分又像大海中的灯塔,寓意在知识的海洋中,山东大学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引领莘莘学子学海泛舟,为莘莘学子指明人生旅途的方向。也可理解为山东大学 “引领文明进步”的历史使命。
(5)“1901”表明山东大学创建时间;“山东大学”四个字采自毛泽东同志给高亨教授的信;外环中 “shandong-university”是“山东大学”的英文翻译。
(6)山东大学校徽的色彩用山东大学主色调——山大红。“山大红”,色值为:C26、M100、Y100、K28,色彩元素取自孔庙红砖色调,稳重、敦厚、大气,体现了山东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最有代表性大学”的文化特色。

专业技能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家庭情况

父母:山东大学堂
亲兄妹:中国海洋大学等省内兄弟院校
子女情况: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
年招生人数:本科生约10000人(2014年)、研究生约4300人
家庭环境:东临黄海,南望泰山,地处山东半岛。主体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美丽的“泉城”济南有山大的6个校区,其他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两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和青岛。





历史名人



个人经历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及光绪皇帝的朱批
1926年省立山东大学校门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校门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
50年代青岛山东大学校门
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济南听取山东大学教师讲解运筹学
2000年7月22日,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成立大会


个人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拥有全部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办学实力

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107人,博士生导师90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教授加盟山东大学,受聘为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43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1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4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22人,“青年千人计划”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45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2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7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校还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办学宗旨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源自1901年山东大学创办时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三章第八节:“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庶几所志者闳,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独可与各国学堂媲美,且骎骎乎复古学校之旧矣。”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山东大学的“天下观”和“国强观”,体现了山大人的胸襟和气魄,体现了山东大学自创办以来就具有的争创世界一流水平、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追求。110年来,山东大学正是以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个人座右铭(校训)

“学无止境”可以参考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此处的“学”,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气有浩然” 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体现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是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较之于此前所使用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更加体现了价值取向,更加符合音韵平仄的要求,更加琅琅上口。


家风(校风)
“崇实”是山东大学一贯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征。山东大学是近代中国最早按章程办学的高等学校,在创办时就注重实际、务求实效。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力戒虚浮”;第一章第七节明确提出:“大学堂首贵崇实”。
“求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发展社会文明,引领时代潮流,从而体现大学的本质特征。
“崇实求新”作为校风,集中体现了山大人“朴实、扎实、务实”等品格和不断追求创新的风貌。

职业生涯规划(办学目标)
2010年8月22日,在威海召开的暑期工作会议上,学校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目标和全新的起点,显示了山大人的自信与雄心。这个办学目标与山东大学建校之初所制定章程的内容一脉相承。经过广泛的讨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已经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同。

山东大学校歌


山东大学之歌
山东大学校友之歌

(以上部分图片文字来自山东大学官网http://www.sdu.edu.cn/2010/xxjj.html和山大文化网http://www.culture.sdu.edu.cn/idea_bxln.php。对以上两个网站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阿男,微信:Richard0924)
附:山东大学最新中英文宣传片!

中文版


英文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6 06:42 , Processed in 0.2532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站拽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