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西理工”,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建于1949年5月1日,其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科研设施。
截至2013年,学校设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约2366亩,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
基本信息中文名
西安理工大学
英文名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
西理工(XUT)
创办时间
1949年5月1日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
属 性
省部共建,中西部100所,卓越计划
所属地区
中国 陕西 西安
现任校长
刘丁
知名校友
斯泽夫,吴一坚,祁玉民
主管部门
陕西省教育厅
硕士点
91个
博士点
41个
博士后流动站
8
校 训
祖国、荣誉、责任
主要院系
水利水电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学院、印刷包装学院、自动化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5个
学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主要奖项
自然科学、工学、管理学前100名
1办学历史编辑北平高专时期1.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46年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50年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北京重工业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历史沿革图
1953年北京重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机器制造学校
2.北京工业管理学校
1937年北京市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创建(西安理工大学最早建校日)
1950年北京市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北京市财经学校
1955年北京市财经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管理学校
3.北京工业干部学校
1952年沈阳工业干部学校创建
1954年沈阳工业干部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干部学校
北京业余机械学院创建(合署)
北京机械学院时期1958年,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北京工业干部学校合并升格为北京机械学院,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
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1969年,根据林彪“第一号通令”,北京机械学院等13所“京校外迁”高校被迫迁出北京。北京机械学院迁至陕西。
陕西工业大学时期1937年,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成立。(西安理工大学最早建校日)
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成为西北工学院水利系。
1956年,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水利系,北京动力学院,山东大学土木系、青岛工学院水利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
西理工大门
并组建西安动力学院。
1957年,西安动力学院、西北工学院采矿纺织系并入交通大学(西安)。
1958年,西北工学院化工系部分改建西安化工学院。
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纺织系,西安化工学院部分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大学。
1961年,陕西科技大学(1960年创建)并入陕西工业大学。
1962年,西安机械专科学校(1958年创建)并入陕西工业大学。
陕西机械学院时期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还有一部分以印刷专业为主在北京黄庄成立了北京印刷学院。
1970年,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参与合并组建西北轻工业学院(今西安工程大学)。
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化工系并入西北大学。
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并入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81年,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又返回并入陕西机械学院。
1981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北京机械学院(北京遗留部分)定名为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隶属于机械工业部。1990年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后于2003年参与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时期1994年,陕西机械学院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1998年,划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
2002年,西安仪表工业学校并入(合署)西安理工大学。
2006年,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独立本科院校)获教育部批准成立。
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
科研成果截至2013年,学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377项,其中主持国家、省自然、社科基金项目293项,部委、省级及国防重大项目159项,国际合作项目28项,获得科研经费3.4亿元;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11项;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各1篇,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15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等国家级奖17项、省部级奖300项。2001年学校科技处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普通高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2006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司命名为“‘十五’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2006年6月学校被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等五部门命名为“‘十五’期间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
2013年,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验收通过67项,其中特色研究计划项目3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5项,学科联合项目3项,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1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在校基金的资助下,此次结题项目共获得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4项,厅局级项目21项;申请专利31项,授权18项;发表论文111篇(其中SCI:15篇,EI:44篇,SSCI:2篇,CSSCI:27篇,CSCD:23篇)。
学术交流学校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自1999年起,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联合培养中德双重学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学术资源截至2013年,学校馆藏纸质文献188万余册,电子文献约329万余册,纸质中外文现刊23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业已形成集机械、电气与电子、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材料、水利水电、印刷包装以及管理学、法学、外语、艺术等社会科学诸专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多种载体的文献保障体系,其中水利水电、印刷包装类文献独具特色。[
校标校标释义
内涵及寓意:
一、图形由西安理工大学校名的英译
西安理工大学校标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个单词的字头“XUT”3个字母变形构成,蕴涵西安理工大学。
二、标志的外形为一颗星环绕轨道运行,寓意西安理工大学将成为传承人类科技、文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一颗科教新星。
三、标志的内形为春芽托珠,光耀夺目,形成阳光、雨露、生命的永恒主题。象征着莘莘学子在知识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该图形标志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感和内在的深刻寓意。
校风校训校风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具体内涵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勤奋: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具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求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治教。
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新知。
优良校风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上质量、上水平,办出特色的有力保证。
校训
祖国 荣誉 责任
具体内涵
祖国: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奋发向上,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一切。
荣誉:强烈的荣辱观、是非观,有为国家增光,为集体扬名,为个人争先的荣誉感。
责任: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以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对人、对事极端负责的态度,努力学习,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祖国、荣誉、责任”是完善人格的三个基本支撑点,学校要以培养学生具有执着的爱国精神、强烈的荣辱观和高度的责任感为育人的基本准则,严格要求每个学生。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 知行统一
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校歌词作者系校党委副书记廉永杰,曲作者为校音乐教师屈斌和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陈大明。
春华秋实:
黄河滔滔,秦岭莽莽,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
理工大学子济济一堂,祖国荣誉责任矢志不忘。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蔚然成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永扬。
看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
校歌《春华秋实》的歌词言简意赅,阐述了学校的地理位置(黄河滔滔,秦岭莽莽)、人文背景(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和学校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校训(祖国、荣誉、责任)、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以及莘莘学子的志向(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曲调既不失传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全曲分为 A 、B 两段,A段旋律庄重自豪,意在烘托学校的育人环境;B段音域升高,生机勃勃,其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歌曲更具时代风格,体现了师生员工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作品气势宏伟、刚柔并重,是优美颂歌和明快进行曲的完美结合,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首肯。
知名校友编辑
姚穆: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
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
沈晋 :中国水文水资源领域著名专家(2011年10月20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5岁)
斯泽夫: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吴一坚 :金花企业集团董事长,2013年胡润富豪榜陕西省首富。
祁玉民:华晨汽车集团(华晨宝马)董事长。
张文若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局长兼党委副书记,地理学家,“3S”技术应用领域的先行者。
李勤: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姜力军:脑电波信息控制领域专家,IEEE高级会员,IEEE新加坡教育协会主席、国立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无线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俞向前: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琪: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童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
杨恒:Seattle Technology Inc.董事长、IDETCO亚洲地区执行总裁,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杨耕:清华大学教授、西安春日电气公司总经理
王茜 :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
李润源:北京京仪世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涿鹿京仪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刚: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小明:陕西理工学院副校长
苏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职务
李晓东: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张道宏: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高中印:榆林市常委副市长
魏民洲:西安市委书记
单舒平: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
方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副市长
陈建民: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
张金旺:太原市副市长
宋建忠:西安爱德华测量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许文海: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
许文才: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前院长,
易文飞:当当网副总裁
王增发 :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勃兴: 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陕西诗词学会和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明月会长,曾任陕西省省长,省委书记
李春光: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董会董事,海外华人资产管理协会主席。
徐时清 :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学院院长、浙江省“十二五”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国际照明委 员会空间光谱辐射测量技术委员会委员。
应展望:曾任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总经理助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