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知多少】你了解你的专业吗?(一) [复制链接]

139

主题

139

帖子

6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21:3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了解你的专业吗?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信息安全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特色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特色,先后与美国Ruckus公司、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华为、中兴通讯、等国内外著名电信设备供应商联合建立了12个联合实验室,构成了各种异构网络融为一体的“全程全网全真”的“现代通信工程实验教学网”平台,拥有“信息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省级教学名师、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英语竞赛、信息安全大赛等学科竞赛中率获佳绩,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类奖励160余项。各专业招生以来,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7000余人,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发展潜力,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1【通信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数理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波与电磁场、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网、无线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等。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继续深造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
2【信息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DSP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嵌入式图像处理技术、图像传感器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压缩视频通信、基于Android的信息处理应用开发。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继续深造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
3【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电磁波与电磁场、通信原理、现代广播电视网、数字多媒体广播概论。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继续深造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4【信息安全专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安全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基础、信息安全算法设计、安全数据库、安全协议、通信网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PKI基础、网络攻防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本科,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5【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数理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对抗原理、嵌入式系统及安全、软件无线电、FPGA设计、DSP、网络攻防技术扩频通信、计算机病毒检测等。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方向:信息对抗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信息论基础与编码、数字通信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原理、信号检测与估值、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物联网概论等。
本科,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继续深造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测控技术与仪器。
7【物联网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物品识别技术、无线定位技术、移动通信、近距无线传输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物联网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原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电信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部分专业合并而成,是一所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为主要学科领域,以集成电路设计、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在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作用重要、优势突出。学院设有6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各类在校生3600余人、现有教职工182人,有教授21人、博士4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陕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级优秀教师、陕西省科技新星以及省级荣誉称号获得者11人次。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强化实践,突出创新,逐渐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已建成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电子信息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培养要求: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有效的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线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语音与图象信号处理等。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毕业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信息、通信运营业和信息、通信产品制造业及其相关企业,还可到高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光电信息工程(2006年)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年),2012年教育部调整专业名称时改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4年被批准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位,5位实验室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其他均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上教师1人。电子工程学院坚持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学校依托西安光电产业发展的地域优势,建设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依托本校“光学工程”重点培育学科,针对我国新兴光电产业中光电信息传感、检测、信息显示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光电子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每年有多名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或者在本校以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光机所、上海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读研;多名毕业生直接进入光电信息产业领域,从事信息、光电子、光通信在内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就业去向包括中国航天集团、中国兵器集团和铁路部门以及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华为、京东方、龙腾光电、海信集团、深圳创维、富士通、北京中科泛华、腾讯、360等国有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独资公司等。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我校计算机学院1999年设置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培养方向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2005年筹办开设出“微电子学”专业,根据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文件,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近10年的发展建设中,先后三次得到中省共建项目的支持。实验室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有500余台(套),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2008年9月成立“西安邮电学院-美国赛灵思FPGA联合实验室”。2009年4月成立“西安邮电学院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工艺联合实验室”。其中,半导体工艺实验室的洁净间占地约200平方米,洁净度为千级,拥有西安高校,甚至西部高校为数不多的一条半导体工艺生产线。例外,本专业积极寻求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广泛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签署了近10项国内、国际合作协议。本专业师资队伍近30人,其中,“百千万人才”1名,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占教师比例50%以上;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等称号。在知识结构层面上,逐步形成了以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为主导的两大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诸如微电子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应用等不同的发展方向。本科毕业后,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考研、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
综上所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半导体材料革新、器件工艺不断改进提升、微电子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的当今,结构合理、师资雄厚的师资队伍加上优越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微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如虎添翼,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经济、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我校计算机学院1999年设置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培养方向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2005年筹办开设出“微电子学”专业,根据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文件,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近10年的发展建设中,先后三次得到中省共建项目的支持。实验室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有500余台(套),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2008年9月成立“西安邮电学院-美国赛灵思FPGA联合实验室”。2009年4月成立“西安邮电学院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工艺联合实验室”。其中,半导体工艺实验室的洁净间占地约200平方米,洁净度为千级,拥有西安高校,甚至西部高校为数不多的一条半导体工艺生产线。例外,本专业积极寻求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广泛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签署了近10项国内、国际合作协议。本专业师资队伍近30人,其中,“百千万人才”1名,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占教师比例50%以上;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等称号。在知识结构层面上,逐步形成了以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为主导的两大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诸如微电子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应用等不同的发展方向。本科毕业后,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考研、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综上所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半导体材料革新、器件工艺不断改进提升、微电子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的当今,结构合理、师资雄厚的师资队伍加上优越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微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如虎添翼,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经济、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4【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电路设计基础,具备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运用能力,受到严格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够在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听能力;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射频微波产生、处理、传输、辐射和接收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方法;对无线领域的工程应用和系统开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无线通信技术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了解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身心素质。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波电子线路、天线与电波、数值计算方法及Matlab应用、微波电路CAD及制作、天线CAD及制作等。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与射频识别。毕业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信息和通信运营业、信息和通信产品制造业,还可以到高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5【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实践能力;能在光电子、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等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制造、组织、运营和管理,在相关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有效的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逻辑设计、电子技术基础、通信电子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光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电信传输原理、光纤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网技术。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方向:电子技术与工程、光纤通信、光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毕业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通信运营业和光电子、电子信息、通信产品制造业及其相关企业,还可到高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6【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集成电路逻辑设计和系统设计为目标,培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熟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备集成电路基本设计能力,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科学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具有软硬件研发能力。熟悉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理论和设计原理,熟悉EDA技术。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器件电子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硬件描述语言与FPGA设计、集成电路EDA技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等。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方向:电路与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等。 毕业就业去向:主要就业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成电路封装企业、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或其它与电子技术应用或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企业,也可以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6 06:19 , Processed in 0.2417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站拽网

返回顶部